首页 > 联合会要闻

罗邴文:文艺两新,要从自由生长走向群体化发展

来源: 成都日报     作者: 新艺     2024-04-24 10:10:36     


近日,林俊杰的咖啡店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开业,买咖啡的队伍绕了一圈又一圈;不远处,“弄潮儿”在“跳海park”点上一杯特制饮品,悠闲地坐着晒太阳……

过往的工业遗迹,如今的潮流目的地,东郊记忆蝶变的背后,有一个人不得不提,他就是东郊记忆运营方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、总裁罗邴文。

640 (1).jpg

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

罗邴文本是一名音乐行业工作者,曾担任过谭维维、吉杰工作室负责人、经纪人。如今,罗邴文活跃于文艺、文创行业的各个领域,为成都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贡献出力。

他说:“成都文艺的大树枝繁叶茂,如果我能为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提供养分,那是我的荣幸。”

作为成都文艺两新的领军人物,罗邴文如何看待成都文艺两新的发展情况,对其未来发展又有何建议?

640.jpg

 对话罗邴文—— 

罗总您好,我们知道您有很多身份,请您再介绍一下自己。

罗邴文:每次作自我介绍的时候,我都感觉身份好复杂。我是成都市文联副主席、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会长、四川省音乐产业协会执行会长,同时也是东方正火的负责人。如果要总结的话,我觉得两个词比较合适:文创人、文艺人。

东郊记忆运营公司东方正火负责人、成都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会长,您认为这两个身份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?

罗邴文:东郊记忆就是成都市文艺两新聚集发展基地之一。你走在园区里就可以发现,这里有很多文艺两新,比如潮牌、剧场、展览、音乐现场等,根据我们的统计,目前东郊记忆聚集的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超过150家,有5000人左右。同时像梵木、萌想星球等文创园区也聚集着很多两新群体和两新组织。

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,现在成都的文艺两新大多数还是处于自由生长的状态,如果能在一个文创园区内聚集发展,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好的赋能,共享资源,形成合力,共同发展。

您认为文创园区是文艺两新发展的沃土吗?

罗邴文:不只是文创园区,还有特色产业楼宇、高校周边和影视传媒载体的周围,文艺两新更容易实现群体化生长,同时更利于市文艺两新联合会清晰掌握文艺两新的发展情况和动向,创造出更多交流的机会。

在您看来,成都市文艺两新联合会成立的意义有哪些?

罗邴文:成都的文艺活力非常强,文艺种类也特别丰富。比如像嘻哈、街舞、影视创作、音乐制作等方面都发展得很好,为文艺两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本底。

同时,成都的文脉绵延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文化多元,城市性格包容,让文艺两新热衷于在成都扎根。在全国范围来说,成都文艺两新的群体数量也十分庞大。

这么多文艺两新散落在城市各处,怎么聚合,如何发展?在这一现实语境中,成立文艺两新组织,将大家团结起来,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,解决发展瓶颈就显得非常迫切。

通过组织抱团取暖,互相赋能,可以一起走得更远。比如即将举办的玉林路民谣节,从宣发、灯光到音乐、舞美,文艺两新都深度参与其中。

要让成都文艺两新未来有更好的发展,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呢?

罗邴文:我以前提出过音乐产业需要建立市级公服平台,文艺两新同样需要一个公服平台。比如东郊记忆里的一些文艺两新都是小微企业,他们可能在政策解读、项目申报、财税知识方面都存在困惑,如果有公服平台,大家就可以在平台上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,同时大家也能在平台上相互沟通交流,获取新的资讯。

另外,我个人认为,有关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平台给予文艺两新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。比如能否考虑建设一些公共录影棚,设置公共使用时间段,让影视制作公司能够低价或免费使用,帮助他们降低成本,这其实是有利于文艺两新生产出更好的产品,制作出更好的内容。

成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文艺两新聚力成势。近年来,成都的“文艺两新”体量增长快,规模大、机制灵活,他们思想活跃、个性鲜明,接地气、有朝气,创作能量和市场潜力都很大。

最新数据显示,成都拥有百万新文艺群体和近10万新文艺组织,人数多、种类全、分布广。去年,成都市文联主导创建市文艺两新联合会后,将“文艺两新”由“单打独斗”发展为“群策群力”,相信未来也会为“文艺两新”的发展持续提供强劲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