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来,中国首次参加VIBE世界街舞大赛,成都舞团HOMIES就以全球季军的成绩留在了这个舞台上。此次获奖的舞蹈《蜀山剑气》,将川剧变脸技艺融入舞蹈,并在演出中结合中国道家元素及中国功夫元素。这种混搭的创意设计,在年轻街舞的表达中,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。
当青砖黛瓦遇见街头文化,当千年绝技碰撞现代节奏,这是“非遗+街舞”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邂逅,也是开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舞蹈密码。川剧变脸的瞬间变幻、中国功夫的刚柔并济、道教文化的阴阳平衡与街舞中的快速动作转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与街舞的力量控制不谋而合,与街舞的节奏韵律完美契合。
成都市舞蹈家协会文学总监潘乃奇评价:“当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相结合,本土特色就更容易找到世界共同的语言。”在《蜀山剑气》中,非遗与街舞二者相互映衬,构建起富有民族特色、动感又和谐统一的舞蹈氛围。这一结合,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街舞碰撞出的独特魅力,为非遗传承、文化创新开拓了新路径。
历史沉淀的非遗之光
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汹涌的当下,全球文化生态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,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愈发珍贵。
非遗承载着一个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价值,凝聚着历史沉淀下先辈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。古朴的民间技艺、悠扬的传统曲调、绚丽的民俗节庆,皆是历久弥新的艺术瑰宝。非遗以其深厚底蕴彰显本土文化的权威性、不可替代性以及中华传统审美格调。
非遗川剧变脸扎根于四川盆地肥厚的文化土壤,在世界文化交流活动中,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惊艳四方。舞蹈《蜀山剑气》以川剧变脸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振奋。脸谱呈现、变换、消失、闪现,引得现场惊呼声此起彼伏。在川剧变脸中,红脸代表忠义英勇,如关羽般义薄云天,也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侠肝义胆,更显蜀中侠客之风。平均年龄15岁的舞者身姿矫健、动作飒爽、舞步灵动,旋转间脸谱凌厉切换,抬手时角色风骨流露,在灯光与音乐的交织下,以舞蹈的语言重新诠释了川剧变脸所蕴含的忠义英勇之气。
《蜀山剑气》宛如一场奇幻的时空穿越,将古老的巴蜀文化底蕴与现代舞蹈美学融合,不仅是艺术的创新和突破,更是对非遗传承的积极推动。将川剧变脸这一非遗项目以现代街舞的形式呈现于舞台,打破了非遗与观众之间的隔阂,使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这部作品也为其他非遗项目与现代舞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,展示了非遗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。
创新表达的艺术先锋
街舞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艺术表达形式,以其独特的肢体语言、自由的表现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,在当代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。
街舞具有鲜明的自由性和即兴性,动作幅度大、节奏强烈、充满活力与激情,能迅速调动观众的情绪,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,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社交属性。街舞传入中国后,虽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,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文化内涵相对单一、缺乏本土特色的问题。
《蜀山剑气》以科技赋能,打造出令人惊叹的舞台视觉效果,强光聚焦,仿若大战一触即发;柔光铺洒,营造宁静致远的江湖氛围。街舞独特的表达融入中国功夫、太极八卦经典动作语汇,共同演绎着蜀中江湖的波澜壮阔。舞者身姿矫健、步伐凌厉、刚劲豪放,以竹代剑,拔剑、挥剑、舞剑的动作一气呵成,手臂有力灵活伸展与腿部动作敏捷变换,尽显蜀山剑侠“刚”的豪迈与英勇。
灯光变换、情感的转承处,舞者柔化身体线条,以“柔”之韵味丰富着舞蹈的情感层次。这种刚柔并济的动作编排,打破了传统舞蹈单一风格的局限,配合川剧变脸脸谱的闪现,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性与奇幻感,让观众目不暇接,沉浸在一场光、影、舞交织的高科技视觉盛宴中。
传承与创新的共生
非遗与街舞的融合,不仅是动作和音乐的融合,更是文化内涵的深度交融。街舞所代表的自由、创新、个性的文化精神,与非遗所承载的历史传承、民族情感、地域文化等内涵相互碰撞、相互渗透,形成传承与创新共生的文化现象。
《蜀山剑气》中非遗与街舞的融合,无疑是一把开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舞蹈密码。当非遗与街舞相遇,就像是为非遗打开了一扇通往年轻人世界的大门;年轻的舞蹈语汇、激昂的音乐风格以及充满活力的表演方式,使非遗更贴近现代生活,焕发新的活力。
《蜀山剑气》打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,不仅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,也为现代舞蹈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创作源泉,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。
作者简介
高宏,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,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。
张雪梅,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,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。